近年來,以新質生產力為帆,借資本市場東風,上市公司在科技創新資源的投入不遺余力: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,積極培育未來產業,角逐全球產業競爭高地……當下,如何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?上市公司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實踐經驗?在11月23日由中國證券報、南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“先進制造與新質生產力——2023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”上,圍繞“積極匯聚科創資源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”主題,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們各抒己見,暢所欲言。
發掘新質生產力之“新”
“新質生產力是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所提出的,勞動者、勞動資料、勞動對象都發生根本性變化,以及這三個要素之間結構化的關系也正發生深刻變化。”中科星圖副董事長、總裁邵宗有表示,比如過去勞動要素是土地、鋼材、水泥,如今還有數據要素等。
中材科技董事長薛忠民認為,新質生產力的新,是科技創新、機制創新,以及通過機制創新把科技創新的成果能夠有效轉化成為產業的能力,這也是一種生產力創新。
“未來的新質生產力,一定是以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動能。”當升科技董事長李建忠同樣認為,未來新質生產力是基于科技創新為驅動力、基于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,以此推動未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。
李建忠認為,在新質生產力三要素——勞動者、勞動資料、勞動對象中,勞動者仍然起決定性因素。“這就需要勞動者掌握未來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,同時擁有先進、專業的勞動技能,這樣的勞動者才能滿足未來生產的需要。”
結合東阿阿膠的發展,東阿阿膠總裁程杰對新質生產力也有自己的理解。他認為,新質生產力的新,是文化創新、科技創新,以及產品創新。“從科技角度看,東阿阿膠要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循證醫學來展現中華民族瑰寶的魅力。”
創新賦能生產力
“首先要錨定世界前沿技術,這點很重要。”談及上市公司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的實踐,邵宗有表示,其次要建立機制吸引和回報創新性人才,最后要加大科研投入。在邵宗有看來,為奮斗者謀幸福,不僅要用事業留人,要用感情留人,更要用待遇留人。
“要讓創新精神根植到公司的發展基因里。”對于進一步培育新質生產力,薛忠民的觀點十分明確。
在薛忠民看來,選準方向同樣重要。他認為,要瞄準重大需求,通過不斷篩選,選擇出真正能夠面向國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領域,并進一步實現產業化。
“此外,還要面向未來,不斷做好出題人。”薛忠民表示,今年公司氫能領域一個重要進展是成為國內首家既掌握70MPa-IV型儲氫氣瓶關鍵核心技術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,又同時具備自動化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。“接下來要解決產業化進程中的一系列技術問題,當然還要和資本市場進一步結合。”薛忠民說。
“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能力建設,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平臺。”結合公司發展經驗,李建忠表示,要不斷重視基礎研究和前沿性或前瞻性技術研發,并且要加快技術的成果轉化,把技術優勢轉換成產品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。
“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,科技和研發創新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路徑。為了布局相應的研發,公司構建‘一中心三高地’規劃。”程杰說。
“創新是一個企業健康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,得益于對建筑行業的深刻理解,公司通過創新賦能,從設計端到施工端再到材料端,目前已經形成全產業鏈閉環。”德才股份董事長葉德才表示。